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猪瘟与口蹄疫二联疫苗的制备及其免疫效果评价
作者姓名:高洁  袁红  焦云娟  李坤  李平花  杨宇轩  黄书伦  郭海洋  邱酉飞  包慧芳  孙普  李冬  刘在新  卢曾军  白兴文
作者单位:1.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兰州大学动物医学与生物安全学院动物疫病防控全国重点实验室;2.WOAH/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3.甘肃省病原生物学基础学科研究中心;4.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D1800300);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23JRRA1515);甘肃省重大科技专项(21ZD3NA001、22ZD6NA001、22ZD6NA012);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项目(NCTIP-XD/C03);
摘    要:为研制猪瘟(CSF)与口蹄疫(FMD)二联疫苗并评价其免疫效果,本研究采用真核表达系统瞬时表达猪瘟病毒(CSFV)E2蛋白后经AKTA蛋白纯化仪和Hi Trap TALON纯化柱纯化,采用SDS-PAGE检测重组E2蛋白(r E2)的表达与纯化效果,采用western blot检测r E2与His-Tag单克隆抗体(MAb)的反应原性。结果显示,在约50 ku处出现目的蛋白条带,纯化后在约50 ku处出现单一条带。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50 ku处出现特异性条带。表明,r E2获得了表达且纯化效果较好,反应原性较强。将纯化后的r E2与灭活的口蹄疫病毒(FMDV)O/Tibet/99株混合后经ISA 201佐剂乳化制备二联疫苗,将小鼠分为4组:CSFV E2+FMDV(20μg+1μg)组、CSFV E2(20μg)组、FMDV(1μg)组及PBS阴性对照组。于第1 d和21 d分别将相应疫苗以肌肉注射方式免疫6周龄~8周龄的各组雌性BALB/c小鼠,首免后7 d、14 d、21 d、28 d、35 d、42 d采血,利用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的抗体水平;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后42 d各组小鼠血液中CD3+/CD4+T淋巴细胞、CD3+/CD8+T淋巴细胞和CD19+B淋巴细胞的占比;采用ELISA检测免疫后42 d各组小鼠血清中IFN-γ的分泌水平。抗体检测结果显示,与PBS组相比,E2组、FMDV组和E2+FMDV组小鼠产生的针对两种病毒的抗体水平均显著和极显著升高(P<0.05、P<0.01、P<0.0001);E2+FMDV组与E2组和FMDV组小鼠血清中CSFV和FMDV的抗体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E2组、FMDV组和E2+FMDV组小鼠CD3+/CD4+T淋巴细胞、CD3+/CD8+T淋巴细胞及CD19+B淋巴细胞的占比均显著和极显著高于PBS组(P<0.05、P<0.01、P<0.0001);E2+FMDV组与E2组小鼠上述指标均无显著差异;与FMDV组相比,E2+FMDV组小鼠CD3+/CD4+T淋巴细胞的占比极显著升高(P<0.01),而另外两个指标均无显著差异。ELISA检测结果显示,3个实验组小鼠血清中IFN-γ的分泌水平均显著和极显著高于PBS组(P<0.05、P<0.01),E2+FMDV组与二者单独免疫组小鼠IFN-γ的分泌水平均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E2+FMDV二联疫苗对小鼠的免疫效果与单独免疫E2亚单位疫苗和FMDV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相当,CSFV E2蛋白与FMDV灭活病毒的联合免疫是可行的。综上,本研究首次制备的CSFV E2+FMDV二联苗可作为防控CSF和FMD的一种潜在候选疫苗,为这两种病毒二联甚至多联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关 键 词:猪瘟  E2蛋白  口蹄疫  二联疫苗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