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抗冻剂对牙鲆胚胎毒性研究以及玻璃化颗粒冷冻保存方法的应用 |
| |
作者姓名: | 刘本伟 陈松林 田永胜 孔晓瑜 王春花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26600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 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 3. 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266003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
| |
摘 要: | 以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不同发育期胚胎为实验材料,研究了7种渗透性和5种非渗透性抗冻剂对牙鲆尾芽期和心跳期胚胎的毒性,同时对玻璃化液在不同胚胎发育期的毒性作用,以及玻璃化颗粒冷冻过程中,冷冻颗粒降温和解冻的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一渗透性抗冻剂对牙鲆胚胎的毒性随着抗冻剂浓度的升高、平衡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其毒性由大到小依次为乙二醇(EG)、酒精(EtOH)、甘油(Gly)、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亚砜(DMSO)、甲醇(MeOH)、1,2-丙二醇(PG)。非渗透性抗冻剂中聚乙烯吡咯酮(PVP)对牙鲆尾芽期胚胎的毒性最强,其次是蔗糖和D果糖,葡聚糖和葡萄糖毒性最弱。在总体积分数一定的情况下,PG、MeOH与DMSO体积比为9∶6∶5的混合抗冻剂对牙鲆尾芽期胚胎毒性最低;各发育期胚胎经过玻璃化液平衡后,尾芽期以前胚胎的成活率随胚胎发育期逐渐升高,心跳期以后逐渐降低,尾芽期和心跳期成活率最高。含胚胎的玻璃化颗粒冷冻降温时间最短为15.09 s,解冻时间最短为6.22 s;而不含胚胎的玻璃化颗粒冷冻降温和解冻时间分别为(13.83±1.86)s和(7.20±0.90)s。将PG、MeOH与DMSO按体积比9∶6∶5配成总体积分数为35%的混合溶液,再添加5%的蔗糖配制成玻璃化液,采用此玻璃化颗粒冷冻方法对173粒牙鲆尾芽期至心跳期胚胎进行超低温冷冻保存,解冻后共获得4粒成活胚胎。
|
关 键 词: |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 胚胎 抗冻剂 玻璃化 颗粒冷冻保存法 |
文章编号: | 1005-8737-(2007)05-0733-10 |
收稿时间: | 2006-12-28 |
修稿时间: | 2007-04-19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水产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水产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