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基蘖穗肥配比对水稻氮素吸收及利用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鲁伟林 余新春 严德远 扶定 徐士库 沈光辉 |
| |
作者单位: | 信阳市农业科学院,信阳市农业科学院,信阳市农业科学院,信阳市农业科学院,信阳市农业科学院,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
| |
基金项目: | 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高产多抗杂交稻新组合冈优5330中试与示范”(2013GB2D000291),“高产优质杂交糯稻嘉糯Ⅰ优721试验与示范”(2014D00000063);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CARS-01-61);河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Z2012-04-01);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豫南稻区‘籼改粳’技术研究与产业化”(121100110200);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创制及强优势杂交稻新品种选育研究”(122102113109),“高产优质杂交稻新组合培育与示范”(142102110029)。 |
| |
摘 要: | 研究水稻基蘖肥和穗肥最佳配比模式,合理施用氮肥,为氮肥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在总施氮量一定的条件下,采用基蘖肥与穗肥不同的5个氮素配比,分析了水稻氮素吸收及利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穗肥施用量的增加,氮素收获指数呈下降趋势;水稻叶片和茎鞘的氮素转运量、氮素转运率、氮素转运贡献率以及水稻氮生理效率、氮肥效率、氮肥吸收效率、氮肥利用率、氮肥表现利用率、氮肥农艺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土壤氮素依存率均表现出先增加随后降低的趋势,均以处理6:4最高。产量与氮素转运贡献率、氮肥效率和氮肥农艺利用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与氮素转运率和氮肥生理利用率达到显著正相关;穗数与氮素收获指数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每穗颖花数与氮素转运率达到显著正相关,与氮肥偏生产力达到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氮肥生理利用率达到显著负相关,与氮肥偏生产力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因此,氮素基蘖穗肥以6:4的施肥方式为最佳施肥配比,可以达到优化群体、获得高产的目的。
|
关 键 词: | 水稻 基蘖穗肥配比 氮素吸收 氮肥利用 |
收稿时间: | 2015-08-18 |
修稿时间: | 2015-10-20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学通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