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麻竹枝叶生长对钩梢的响应
作者姓名:童龙  王玲  谢锦忠  陈丽洁  张玮  耿养会
作者单位: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富阳,311400
2. 重庆市荣昌县林业局,重庆荣昌,402460
3. 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重庆,400036
基金项目:国家林业局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201204711)
摘    要:为了解冠层生物量积累、分配及枝叶大小对麻竹立竹受营林措施干扰(钩梢)后的响应,对不同竹龄全梢、钩梢麻竹地上构件生物量、生物量比、单叶特征、大小枝生物量分配比例及商品竹叶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麻竹立竹地上现存生物量分配格局为秆>枝>叶.叶生物量、叶/枝和叶/秆生物量比为2年生>3年生>1年生.随着竹龄的增加,枝、秆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枝/秆生物量比总体上呈增加的趋势.2年生和3年生立竹枝、叶生物量分配比例显著高于1年生立竹,秆生物量分配比例显著小于1年生立竹.此外,随着竹龄的增加,立竹减少了对0 ~8 mm枝生物量的分配,增加了对8~16 mm、16 mm以上枝生物量的投入,以提高空间拓展能力,截获更多光资源.钩梢强烈影响了生物量分配格局,显著减小了麻竹立竹枝、叶、秆、地上生物量.钩梢后麻竹立竹增加了枝、叶生物量分配比例,减少了秆生物量的分配比例,同时提高了单叶叶面积和单叶干质量,增加了8~16 mm、16 mm以上枝生物量分配比例,减小0~8 mm枝生物量分配比例,以权衡枝叶的生长,提高立竹对环境的适合度.钩梢后立竹叶/枝、叶/秆、枝/秆生物量比升高,表明生物量分配更多地向叶和枝倾斜.钩梢麻竹商品竹叶数量较全梢麻竹增加29.68%,且发生部位明显降低,钩梢后冠层下部商品竹叶数量增加79.73%,中部商品竹叶数量增加25.81%,降低了采摘高度.在钩梢后的一个生长季内,钩梢影响了麻竹立竹资源利用策略,表现为枝与叶之间关系的变化,但随钩梢年限的增加其变化规律如何尚需进一步研究.

关 键 词:麻竹  钩梢  生物量分配  大小枝  单叶特征  商品竹叶
收稿时间:2014-04-20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林业科学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林业科学研究》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