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南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驱动机制 |
| |
作者姓名: | 昌龙然 刘勇 刘秀华 谢德体 骆云中 白祯 |
| |
作者单位: | 1.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北碚,400715;2.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北碚,400715;3.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北碚,400715;4.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北碚,400715;5.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北碚,400715;6.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北碚,400715 |
| |
基金项目: |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课题 |
| |
摘 要: | 为揭示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驱动机制,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西南丘陵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巴南区农户居民点用地变化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显著影响农户“是否新辟地基建房”的因素包括:“风水”心理、自然灾害、宅基地来源和交通条件;显著影响农户“新辟地基建房占地面积”的因素包括:家庭常住人口数量、宅基地来源、农村税费改革、农村宅基地政策法规的认知.对两者影响最显著的都为宅基地来源因素.由此可见,荒地或闲置用地为新辟地基建房的主要用地来源,且相对其他用地来源建房占地面积较大.因此,在保护耕地不被占用的同时,政府应控制荒地或闲置用地建房超占现象,从而保护潜在的耕地来源.
|
关 键 词: | 农村居民点 用地变化 驱动机制 农户 重庆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