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耕地“非粮化”耕作层破坏诊断标准探讨
引用本文:郝士横,吴克宁,董秀茹,杨淇钧,高先虎.耕地“非粮化”耕作层破坏诊断标准探讨[J].土壤通报,2021,52(5):1028-1033.
作者姓名:郝士横  吴克宁  董秀茹  杨淇钧  高先虎
作者单位: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北京 100083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F0206801)资助
摘    要:目前我国尚未设立耕作层破坏认定国家标准,故而设立耕作层破坏认定标准十分迫切。本研究针对耕地“非粮化”现象,根据实用易操作、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照法律与国家标准、因地制宜、理化生指标兼顾五个原则,运用土壤系统分类的诊断思想,拟定了包括耕作层厚度、人为侵入体含量、砾石含量、土壤环境质量、pH、有机质含量、容重、耕层质地、生物多样性、盐渍化程度十项指标的耕地“非粮化”耕作层破坏诊断标准。探讨了耕地“非粮化”耕作层破坏诊断标准的设立,并提出建立耕地破坏信用制度、考虑被破坏耕地的等别、开展试点工作、成立专门的鉴定机构、积极引导农户、完善种粮补贴政策等建议。

关 键 词:耕作层    非粮化    诊断标准    耕地破坏    土壤系统分类
收稿时间:2021-01-08
点击此处可从《土壤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土壤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