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考虑人为因素影响的重金属含量分析用土壤样品采集方法研究
引用本文:顾振飞,曹见飞,王翠秀,徐明雪,李佳,吴泉源.考虑人为因素影响的重金属含量分析用土壤样品采集方法研究[J].土壤通报,2021,52(3):670-678.
作者姓名:顾振飞  曹见飞  王翠秀  徐明雪  李佳  吴泉源
作者单位:1.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395)和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GSF109034)资助
摘    要:合理布置土壤采样点是全面掌握重金属空间变异特征及变化趋势的重要环节。目前在土壤重金属相关研究中还是以网格化均匀采样为主的传统采样。然而,这些方法未能充分考虑采样的成本和代表性,无法满足高精度空间分析方法要求。本文基于人为影响因素进行重金属采样布局,通过筛选区域范围内影响土壤重金属的人为影响因素,利用核密度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指标量化,以半变异方差为目标函数,通过变程分析采样点的采样方案。本文以龙口北部平原区为典型研究区,选择了工矿企业密度(DI)和道路密度(DR)两种重要的人为因素指标,寻求土壤Hg元素的最佳采样点采集方案,最后通过基于不同间距的采样点分析来验证本文提出的采样方案的有效性。结果表明(1)DI与Hg在研究区南部和东北部区域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趋势,DR与Hg在研究区南部和东南部区域的空间分布趋势相似程度较大;(2)DI和DR的有效变程分别为5819 m、6079 m,与土壤数据Hg的变程(6000 m)也较为相近;(3)为了验证人为因素指标所求变程可以作为土壤Hg采样距离参考值,设置了不同采样间距的Hg实际采样方案(3000 m、4000 m、5000 m、6000 m和7000 m),利用克里金插值精度(MSE、RMSDE)获取不同采样方案的重金属估测误差。对比不同采样间距发现,当采样间距 ≤ 6000 m时,不同采样间距之间的误差相差无几,而以7000 m作为采样间距时,误差却大幅增加。所以6000 m作为采样间距时,既能充分考虑采样的成本和代表性,也能满足高精度空间分析方法要求,而且这个数值与DI、DR所求变程(6000 m)相同,进一步证明了人为因素指标DI、DR所求变程具有Hg样本采集方案布局的参考价值。

关 键 词:人为因素    土壤重金属    核密度分析    半变异函数
收稿时间:2020-08-21
点击此处可从《土壤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土壤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