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麦瘟病与小麦抗麦瘟基因研究进展
作者姓名:王士臻  王教瑜  王艳丽  孙国仓
作者单位: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因子与风险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 浙江 杭州 310021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D0200507);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300707);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2019C02010);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LZ20C140001)
摘    要:小麦麦瘟病,由梨孢菌小麦专化型(Magnaporthe oryzae, sp. Triticum, MoT) 侵染所致,最早于1985年在巴西发现,随后传播到其他南美国家。2016与2017年,麦瘟病登陆亚洲,相继在孟加拉国和印度暴发,对亚洲乃至全世界的小麦生产形成了潜在威胁。近年来,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对麦瘟病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对小麦麦瘟病病原菌、侵染过程、流行因素和小麦抗病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小麦麦瘟病抗性评价的方法。本研究组研究发现,在人工接种条件下,水稻来源的稻瘟病菌株(MoO)可侵染小麦引起典型麦瘟症状。笔者认为,虽然目前我国还没有麦瘟病发生的报道,但部分地区存在麦瘟病的发病条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麦瘟病有暴发的可能,需引起高度重视。建议加快麦瘟病发病机理及小麦抗性基因发掘的研究,以提升我国麦瘟病的研究水平,并为预防麦瘟病的发生未雨绸缪。

关 键 词:小麦麦瘟病  梨孢菌小麦专化型  抗病基因  互作  鉴定方法  
收稿时间:2020-09-21
点击此处可从《浙江农业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浙江农业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