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赣南低山丘陵区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空间分异及其驱动力探测——以寻乌县为例
作者姓名:肖思成  陈美球  程旭东  赖昭豪
作者单位:江西农业大学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中心/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 南昌 330045;汕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与科技服务中心, 广东 汕头 51504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964016);江西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理论研究创新工程(23ZXQM107);江西省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YC2021-S371)
摘    要:为刻画赣南低山丘陵区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空间分布差异,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科学管控“非粮化”,本研究以江西省寻乌县为例,采用地理探测器因子检测、交互作用检测等方法揭示赣南低山丘陵区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空间分异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2020年寻乌县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水平为19.42%,以耕地转为林地和园地为主。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空间分异与耕地本底条件、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区位、政策环境4个维度的因子均显著相关,而地形、农田基础设施条件、耕地连片度是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空间分异的主导驱动因子。不同农业产业类型“非粮化”的关键驱动因子不同,多数因子对耕地发展林果业和设施农业的驱动方向相反,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因子交互作用均为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研究表明,赣南低山丘陵区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空间分异明显,需要管控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总量并客观分类处置,本研究为“非粮化”分类监测和客观处置提供了参考,为低山丘陵区优化农业资源要素配置和农业产业空间布局提出建议。

关 键 词:耕地保护  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  低山丘陵区  空间分异  地理探测器
收稿时间:2023/3/20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