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复播大豆农田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硝态氮及产量的影响
引用本文:厍润祥,符小文,张永杰,安崇霄,杜孝敬,房彦飞,张娜,徐文修.复播大豆农田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硝态氮及产量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9,34(6).
作者姓名:厍润祥  符小文  张永杰  安崇霄  杜孝敬  房彦飞  张娜  徐文修
作者单位:新疆农业大学 农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新疆农业大学 农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新疆农业大学 农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新疆农业大学 农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新疆农业大学 农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新疆农业大学 农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新疆农业大学 农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新疆农业大学 农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摘    要:为探究伊犁河谷滴灌条件下复播大豆高产及减少土壤硝态氮残留的耕作方式,2017年进行了复播大豆农田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硝态氮及大豆产量影响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的加深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土壤孔隙度呈现出与土壤容重相反的规律,0~20 cm,20~40 cm土层中,NT处理土壤容重均达最大值、孔隙度值均表现为最小,且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各处理各生育时期土壤含水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加深逐渐增大,表现为TPSTNT;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土壤容重相同,且各处理各生育时期也表现为STPTNT;各处理土壤容重、孔隙度、含水量、硝态氮含量均在0~40 cm土壤范围内差异明显。TP处理的产量最高,达3 185.96 kg/hm~2,分别较S、T、NT处理的高12.33%,20.04%,26.19%,且较后三者均达到显著差异(P0.05),未覆膜处理中,S处理较T、NT处理高6.86%,12.35%,并与NT处理达到显著差异(P0.05)。因此,在伊犁河谷地区,翻耕覆膜是大豆高产的最佳耕作方式,深松耕则是保证较高的大豆产量,并能减少土壤硝态氮残留的耕作方式。

关 键 词:复播大豆  耕作方式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硝态氮  产量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