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对1553个野生、半野生、栽培大豆基因型致瘤及基因转移研究
引用本文:王连铮,尹光初,罗教芬,雷勃钧,王剑,姚振纯,李秀兰,邵启全,蒋兴邨,周泽其.对1553个野生、半野生、栽培大豆基因型致瘤及基因转移研究[J].大豆科学,1983(3).
作者姓名:王连铮  尹光初  罗教芬  雷勃钧  王剑  姚振纯  李秀兰  邵启全  蒋兴邨  周泽其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王连铮,尹光初,罗教芬,雷勃钧,王剑,姚振纯,李秀兰),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邵启全,蒋兴邨),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周泽其)
摘    要:从致瘤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的15个菌系中筛选出7个对大豆致瘤效果较好的菌系。找出了大豆结瘤较好的条件。对野生大豆(Glycine soja)、半野生大豆(G.gracilis)和栽培大豆(G.max)的1553个基因型做了引瘤实验,从中筛选出94个结瘤基因型。从瘤组织中诱导出脱菌的愈伤组织。生化鉴定证明,上述瘤来源的愈伤组织中有一部分含有胭脂碱。它们分属于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成功地实现了基因转移。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