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养殖对虾肠道内可培养细菌数量及组成分析 |
| |
作者姓名: | 张盛静 赵小金 宋晓玲 张晓静 万晓媛 黄倢 |
| |
作者单位: | 黄海水产研究所,黄海水产研究所,黄海水产研究所 |
| |
基金项目: |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编号:201103034),山东省自主创新专项(编号:2013CXC80202)经费资助 |
| |
摘 要: | 为深入了解人工养殖条件下养殖对虾肠道内菌群结构和携带病毒情况,应用常规细菌分离、培养与纯化,细菌16S rD NA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山东、江苏、韩国不同养殖场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和中国明对虾(Fenneorpenaeus chinensis)肠道内可培养细菌的总数、优势菌组成和数量,并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Nested PCR)方法检测对虾携带病毒情况。结果显示各批次凡纳滨对虾和中国明对虾样品肠道内的可培养细菌总数在105~109cfu/g之间,并对分离出的优势菌进行属(种)鉴定,结果表明这些优势菌分别属于乳球菌属(Lactococcus sp.)、弧菌属(Vibrio sp.)、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 sp.)、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 sp.)、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sp.)、微小杆菌属(Microbacterium sp.)。凡纳滨对虾和中国明对虾均有样品检测为WSSV阳性,6批次WSSV阳性对虾样品中均检测到弧菌属细菌,占可培养细菌比例为33%~93.58%。2批次WSSV阳性对虾样品中检测到希瓦氏菌属细菌,占可培养细菌比例为21.67%~34.21%。4批次WSSV阳性对虾样品中检测到发光杆菌属细菌,占可培养细菌比例为21.03%~66.83%。
|
关 键 词: | 对虾 肠道 可培养细菌 优势菌 WSSV |
收稿时间: | 2014-11-04 |
修稿时间: | 2014-12-12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