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南黄海绿潮暴发早期与末期显微繁殖体分布及种类组成研究
作者姓名:华梁  霍元子  张建恒  韩渭  谈吉  韩红宾  崔建军  黄希文  刘材材  王金辉  徐韧  何培民
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研究院海洋生态环境与修复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研究院海洋生态环境与修复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研究院海洋生态环境与修复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研究院海洋生态环境与修复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研究院海洋生态环境与修复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研究院海洋生态环境与修复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研究院海洋生态环境与修复研究所;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基金项目:科技部支撑计划项目(2012BACD7B03);国家海洋公益性项目(201205010,201105023);
摘    要:调查了2012年4月、8月和2013年4月、8月两年4个时期的南黄海绿潮藻显微繁殖体分布与种类组成。研究绿潮暴发早期(4月份),南黄海已有显微繁殖体广泛分布,高值区主要分布于如东、大丰近岸海域,2012年4月大丰海域密度最高可达1 312ind/L,2013年4月如东海域密度达到884 ind/L;黄海绿潮暴发末期(8月份),高值区随大面积绿潮藻向北转移,随着如东和大丰海区漂浮绿潮藻消失,显微繁殖体的数量降低至较低水平,2012年和2013年8月密度范围分别为0~38 ind/L和0~28 ind/L。2012年和2013年4月显微繁殖体由曲浒苔(Ulva flexuosa)、浒苔(Ulva prolifera)和缘管浒苔(Ulva linza)组成,8月由曲浒苔(Ulva flexuosa)和浒苔(Ulva prolifera)组成。4月份显微繁殖体在如东、大丰海区高密度分布表明绿潮发生前期南黄海绿潮藻种质库的存在,大量显微繁殖体可以在春末海区温度回升时期迅速萌发,成为早期绿潮形成的贡献者之一。

关 键 词:绿潮  浒苔  显微繁殖体  南黄海
收稿时间:2014-03-25
修稿时间:2014-11-28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