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不同施肥处理土壤覆膜后秸秆碳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
作者姓名:程娜  李双异  安婷婷  彭畅  朱平  葛壮  刘旭  张维俊  郭昆  汪景宽
作者单位:1.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 农业部东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 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 沈阳 110866;2.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长春 130033;3. 赤峰市核与辐射环境监测站, 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771328);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耕地地力对化肥养分利用的影响机制与调控"(2016YFD0200304);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LSNYB201615);吉林省重大科技招标专项"玉米、水稻氮磷面源污染防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20170203002NY)
摘    要:基于公主岭黑土长期定位试验站,利用13C标记的玉米秸秆进行田间原位培养试验,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土壤覆膜后秸秆碳在土壤的转化及其对土壤总有机碳(SOC)的贡献,以期为东北黑土区土壤培肥和碳的固存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裸地土壤添加秸秆后不施肥(CK)与单施化肥(NPK)处理SOC的δ13C值显著高于有机肥配施化肥(MNPK)处理(P<0.05);覆膜土壤添加秸秆第360天SOC的δ13C值为-18.27‰^-17.19‰,且各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覆膜条件下土壤有机碳中秸秆碳(13CSOC)含量显著高于(P<0.05)裸地,尤其在第60天覆膜处理是裸地处理的1~3倍,说明覆膜改善了土壤的水热条件,促进了秸秆碳在土壤中的积累。裸地条件下CK、NPK和MNPK处理秸秆碳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平均分别为1.28%,1.32%和0.46%;覆膜条件下分别为0.81%,1.51%和0.97%。由上可以看出,无机氮、磷和钾养分的供应有利于秸秆碳在土壤的积累,对土壤有机碳库固定起着正反馈作用。

关 键 词:秸秆碳  地膜覆盖  施肥  土壤有机碳  东北黑土
收稿时间:2019-09-12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