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向家坝工程扰动区不同生态修复模式边坡土壤颗粒分形特征
作者姓名:马悦阳1  2  夏栋1  3  4  舒倩1  4  郭士维1  4  罗婷1  2  闫书星1  3  刘大翔1  2
作者单位:(1.水泥基生态修复技术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三峡大学), 湖北 宜昌 443002; 2.三峡大学 土木与建筑学院, 湖北 宜昌 443002; 3.三峡大学 水利与环境学院, 湖北 宜昌 443002; 4.三峡大学 生物与制药学院, 湖北 宜昌 44300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979147);
摘    要:[目的]研究不同生态修复后边坡土壤颗粒分形特征,为分形维数作为评价修复后向家坝工程扰动区边坡土壤质量的综合指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向家坝工程扰动区6种不同生态修复模式下的0—10 cm边坡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试验,采用单重和多重分形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自然演替与人工修复模式下土壤粒径分布(PSD)和分形特征及土壤养分特征并分析了其相关关系。[结果]不同生态修复模式下土壤颗粒组成以粉粒和砂粒为主,黏粒含量较少,粒径分布不均匀。天然林地土壤养分含量相对较高且土壤颗粒较细。黏粒与Dv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有机碳和速效氮呈显著正相关(p<0.05),粉粒含量与D1,D2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砂粒与D1,D2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养分与黏粒、粉粒含量呈不显著正相关,与砂粒含量,D1,D2呈不显著负相关。[结论]向家坝工程扰动区土壤颗粒以粉粒和砂粒为主,土壤质地较...

关 键 词:土壤粒径分布  分形维数  土壤养分  生态修复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研究》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