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膜对花生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王亮 李艳 王桥江 杨志兰 刘志刚 张力 韩萍 魏建军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农业大学 农学院,北京 100193;新疆农垦科学院 作物研究所,新疆 石河子 832000;2. 新疆农垦科学院 作物研究所,新疆 石河子,832000;3. 新疆天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疆 沙湾,832100;4. 石河子大学 农学院,新疆 石河子,832003 |
| |
基金项目: | 新疆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农业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兵团科技援疆专项,兵团现代农业科技攻关与成果转化项目 |
| |
摘 要: | 为探讨新疆地区膜下滴灌条件下花生栽培模式,于2015年以高产油用大花生新品种花育36号为试材,利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花前揭膜(UPF)和全生育期覆膜(MPF)2种种植方式对花生生长发育、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和荚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UPF和MPF 2种方式下,花育36号的农艺性状、各器官干、鲜质量动态变化以及荚果产量间均存在不显著差异。与MPF种植方式相比,UPF方式有利于增加花生主茎高、侧枝长、分枝数、主茎绿叶数和主茎节数等。同时,UPF前期根茎叶和荚果的鲜质量以及根茎叶各器官的干质量均大于MPF,但荚果的干质量小于MPF,UPF下的荚果减产871.3 kg/hm2,减产率为8.1%。在综合考虑环境保护和花生种植效益的前提下,UPF种植方式是可行的,采用该种植方式不但能够较好的利用地膜前期的正向效应,而且大大提高了残膜回收率并增加花生秸秆的附加值。
|
关 键 词: | 花生 花前揭膜 全生育期覆膜 生长发育 干物质积累 产量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