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干过程对土壤-水稻系统镉和砷形态及有效性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张雨婷 朱奇宏 黄道友 田应兵 许超 朱捍华 何磊 王伟 张泉 |
|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 长沙 410125;长江大学农学院, 湖北荆州 434025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07145),湖南创新型省份建设专项资金(2020NK2001),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16-E09)共同资助 |
| |
摘 要: | 通过盆栽试验,在水稻分蘖盛期土壤水分落干过程的第0、3、5、7天进行连续性取样,研究干湿交替的落干(“氧化”)过程中镉、砷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动态规律。结果表明:落干过程中水稻各部位镉含量随着落干天数的延长而增加,落干后第5天水稻根内和茎叶镉含量较落干0 d处理分别提高了109%和183%(P<0.05);而水稻根内砷含量随着落干天数的延长先减少后增加,与落干0d处理相比,落干后第3天减少了41.96mg·kg–1(P<0.05);茎叶砷含量则随着落干天数的延长而降低,落干后第5天和第7天茎叶砷含量较落干0 d处理分别减少了12%和18%(P<0.05)。落干后第5天处理根表铁膜镉、砷和铁含量分别较落干0 d提高了97%、16%和16%(P<0.05)。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土壤Eh逐渐升高、pH逐渐降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增高和有效铁含量降低,促进了土壤中残渣态镉向酸提取态和可还原态镉转化,有效态镉(DTPA法)含量升高,土壤中砷向可氧化态转化,降低有效砷的含量。通过拟合分析可知,当土壤含水率为33.6%左右时,生物可利用的镉和砷含量可同步保持在相对较低...
|
关 键 词: | Cadmium Arsenic Drying process Iron plaque Cadmium and arsenic speciation |
收稿时间: | 2021-05-19 |
修稿时间: | 2021-11-20 |
|
| 点击此处可从《土壤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土壤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