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沟金针虫大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引用本文:邢佑博,龙岩.沟金针虫大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J].中国植保导刊,1990(4).
作者姓名:邢佑博  龙岩
作者单位:山东省滕州市植保站,山东省滕州市植保站
摘    要:沟金针虫是我国北方冬麦区的重要地下害虫,以黄淮海平原小麦、玉米两熟区发生为害较重。我市自70年代停用666处理土壤,全面推广有机磷农药拌种后,蛴螬、蝼蛄数量下降,而金针虫从1984年开始明显回升,为害日趋严重。据调查,1989年,全市发生面积8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6.7%,平均每 m~2有虫7.5头,发生重的地块每 m~2有虫60头以上,个别地块每m~2高达253头。小麦因沟金针虫为害,枯心苗率在4~20%的地块有55万亩,占麦田面积的61%,严重地块枯心苗率在40%以上,仅此一项就损失小麦6500余吨。此外因该虫为害,马铃薯蛀块率8~92%,夏玉米死苗率2~13%,花生蛀果率7~19%,春甘薯被害率6~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