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7.18”山东暴雨过程分析II:WRF模式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降水的影响
引用本文:谭伟才,映方,李启华.“7.18”山东暴雨过程分析II:WRF模式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降水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9):204-207.
作者姓名:谭伟才  映方  李启华
作者单位:75839部队,广东广州,510510;贵州省贵阳市气象局,贵州贵阳,550001;解放军理工大学,江苏南京,211101
摘    要:目的]分析不同行星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此次暴雨过程中降水模拟效果的影响。方法]利用WRF3.4模式,选用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7.18"山东暴雨过程进行敏感性试验,研究不同行星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此次暴雨过程中的降水分布、降水极值出现时间以及BS、ETS评分的影响。结果]不论是否使用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均能模拟出雨带的基本走向,但不同方案对于降水中心强度及其位置的模拟存在一定差异。不同边界层方案得到的模拟降水峰值的出现时间普遍比实际降水落后2~3 h,且其降水峰值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YSU方案对降水峰值的模拟效果最好。综合ETS评分和BS评分结果可知,对于降水量较小(25 mm)的模拟,不使用边界层方案反而效果最好;对于中等降水量级(25~50 mm)的模拟,使用Boulac方案比较合适;对于暴雨或特大暴雨(50 mm)的模拟,使用YSU方案效果最好。结论]WRF模式中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降水模拟效果的影响较大,选择合适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能显著提高降水的预报准确率。

关 键 词:暴雨  WRF模式  敏感性试验  边界层参数化方案  降水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