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茶树品种、部位和嫩度对茶多糖含量和活性的影响
引用本文:陈玉琼,余志,张芸,周继荣,倪德江,谢笔钧. 茶树品种、部位和嫩度对茶多糖含量和活性的影响[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5, 24(4): 406-409
作者姓名:陈玉琼  余志  张芸  周继荣  倪德江  谢笔钧
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武汉,430070;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武汉,430070;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武汉,430070;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武汉,430070;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武汉,430070;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武汉,43007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0939)、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2AB101)和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命有机国家重点实验室资助
摘    要:对福鼎大白茶、白毫早等7个代表性茶树品种以及新梢不同部位的叶片和茎梗多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茶多糖含量,多糖中性糖、糖醛酸、蛋白质含量以及清除·OH和·O2的能力存在明显差异,说明茶多糖特性和生物活性存在品种多样性。随着鲜叶的老化,多糖含量呈下降趋势,多糖中性糖、蛋白质、糖醛酸含量和清除·OH和·O2的能力以第2叶多糖为最强。与叶片相比,茎梗中多糖含量较低,并且茎梗越老,含量越低,茎梗多糖中中性糖、蛋白质和糖醛酸含量较高,但清除·OH和·O2的效果最差。提示一方面茶叶中的活性多糖主要集中在叶片,而且在生育期旺盛部位积累最多,另一方面茎梗多糖与叶片多糖可能在糖基组成或结构特征上存在较大差异。

关 键 词:茶树品种  鲜叶嫩度  多糖
收稿时间:2005-01-12
修稿时间:2005-01-12

Effect of Tea Cultivars and Tenderness on Tea Polysaccharide
Chen Yuqiong Yu Zhi Zhang Yun Zhou Jirong Ni Dejiang Xie Bijun. Effect of Tea Cultivars and Tenderness on Tea Polysaccharide[J]. 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05, 24(4): 406-409
Authors:Chen Yuqiong Yu Zhi Zhang Yun Zhou Jirong Ni Dejiang Xie Bijun
Abstract:
Keywords:tea cultivars~ tenderness~ polysaccharide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