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池塘养殖模式水质因子和浮游植物群落比较分析 |
| |
作者姓名: | 张雷鸣 原居林 倪蒙 刘梅 郭爱环 练青平 王海洋 顾志敏 |
| |
作者单位: | 1.上海海洋大学 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 201306; 2.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农业农村部淡水渔业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浙江 湖州 313001 |
| |
基金项目: | 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2017C02026,2018C02033); 湖州市乡村振兴专项(2018ZD2025) |
| |
摘 要: | 为揭示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IPA)池塘和传统池塘养殖模式浮游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开展了对两种模式水质、浮游植物群落的监测。结果表明,IPA模式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4种(属),传统池塘养殖模式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9种(属),且IPA模式池塘浮游植物的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为113.55×106 ind·L-1和52.79 mg·L-1,均高于传统池塘养殖模式的78.37×106 ind·L-1和23.22 mg·L-1。IPA模式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3.80,Margalef指数(D)平均值为2.25,均高于传统池塘;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IPA模式影响浮游植物的主要驱动因子有水温、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总有机碳,而传统池塘养殖模式影响浮游植物的主要驱动因子有总氮、总磷、总氨氮、亚硝态氮。
|
关 键 词: | 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 浮游植物群落 典范对应分析 |
收稿时间: | 2019-06-17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浙江农业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浙江农业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