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引种的油用牡丹根部HPLC指纹图谱与丹皮酚含量 |
| |
作者姓名: | 张涛 周景瑞 付文苑 马超 冉华光 杨丽娟 |
| |
作者单位: | 1.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畜牧兽医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52.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园艺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63. 沿河晓景华沐农民专业合作社,贵州 沿河 565304 |
| |
基金项目: | 2019年度科技计划(黔科合支撑〔2019〕2316号) |
| |
摘 要: | 建立油用牡丹根部HPLC指纹图谱,为贵州引种油用牡丹后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了12个油用牡丹样品的化学成分及其丹皮酚含量。液相条件为C18柱(4.6×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30 nm,柱温35℃,进样量10μL。结合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与聚类分析,得到了12个油用牡丹指纹图谱与聚类分析树状图。结果显示,山东菏泽、河南洛阳、贵州沿河、贵州思南的油用牡丹样品指纹图谱的特征性与专属性较强,11个共有峰稳定性良好;除G9外,其余样品间HPLC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不同产地油用牡丹样品聚类分析结果与相似度分析基本一致。12个油用牡丹样品丹皮酚含量均在0.29 mg·g-1以上,其中河南洛阳丹凤(G6)、河南洛阳紫斑(G4)、山东菏泽紫斑(G3)丹皮酚含量相对较高,分别为0.399 mg·g-1、0.398 mg·g-1和0.397 mg·g-1。贵州沿河、思南引种的油用牡丹凤丹和紫斑生长良好,但丹皮酚含量与引种地油用牡丹存在差异。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准确、稳定性好,为贵州其他地区油用牡丹引种与质量控制提供了新思路和参考依据。
|
关 键 词: | 油用牡丹 高效液相 丹皮酚 色谱指纹图谱 |
收稿时间: | 2020-07-09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浙江农业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浙江农业科学》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