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添加外源耐砷菌与零价铁对土壤砷有效性和形态的影响
作者姓名:刘云璐  李莲芳  曾希柏  刘小诗  苏世鸣  段然  王亚男  吴翠霞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部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部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部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部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部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部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部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部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1
摘    要:采用室内土壤培养试验,探讨了外源添加耐砷真菌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 L.)和零价铁对土壤砷的有效性和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向污染土壤中添加耐砷真菌棘孢木霉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土壤中水溶态砷和NaHCO3提取态砷含量均呈稳定增加趋势,耐砷真菌促进了土壤中砷的溶出和释放; 培养30 d时,耐砷菌处理土壤有效砷含量比同期对照增幅达3.9%~10.7%,水溶态砷以As(Ⅴ)为主,未检测到As(Ⅲ)、一甲基胂(MMA)、二甲基胂(DMA)等其他形态的砷;随着外源零价铁的加入,土壤中砷的活性大大降低,其有效砷含量降幅为76.5%~90.4%;在耐砷菌与零价铁联合作用下,相比于单纯的零价铁处理,土壤有效砷含量显著增加(P<0.05),因耐砷真菌棘孢木霉的加入导致零价铁对土壤砷的固定效率下降7.0%~11.1%。耐砷菌导致土壤砷活化可能主要与残渣态向非专性吸附态砷的转化等过程有关,外源零价铁对土壤砷的固定作用可能与非专性吸附态向无定形及弱晶质氧化物结合态、残渣态砷等转化过程相关;耐砷菌的加入抵消了零价铁对土壤砷的部分固定效果,但短期内(<30 d)不会构成大的影响。

关 键 词:砷污染  微生物  零价铁  效应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