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西葫芦抗白粉病的生理生化机制
作者单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庄行综合试验站,上海,201415;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上海市设施园艺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201403
摘    要:为探讨西葫芦抗白粉病的生理生化机制,以对白粉病抗性差异较大的2个西葫芦品系为材料,在接种白粉病菌后1、3、5、7 d对西葫芦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光合特性及叶绿体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接种白粉病菌处理后,随着时间的延长,两个品系的SOD、POD、CAT和APX的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抗病品系SQ-71的SOD、POD、CAT和APX的活性均高于或显著高于感病品系SQ-59;接种白粉病菌处理后,随着时间的延长,两个品系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_2浓度均呈下降趋势,抗病品系SQ-71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_2浓度均高于或显著高于感病品系SQ-59;白粉病接种后,两个品系的叶绿体超微结构均发生变化,在接种7 d后,均出现颗粒状淀粉粒,抗性品系SQ-71的叶绿体形状基本完整,类囊体略微膨胀,基粒、基质片层扭曲程度较少,但感病品系SQ-59叶绿体结构的破坏、叶绿体膨大更加明显,类囊体肿胀程度与基粒、基质片层扭曲程度也更大。

关 键 词:西葫芦(Cucurbita  pepo  L.)  白粉病  抗氧化酶  光合特性  叶绿体超微结构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