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渤海湾海陆统筹生态安全屏障构建
引用本文:杜志博,陈晓琴,李洪远,孟伟庆.渤海湾海陆统筹生态安全屏障构建[J].水土保持通报,2023,43(1):124-132.
作者姓名:杜志博  陈晓琴  李洪远  孟伟庆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天津 300350;南开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天津 300350;天津市跨介质复合污染环境 治理技术重点实验室, 天津 300350;天津师范大学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天津 300387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渤海湾''海洋生态安全屏障''构建研究”(19AZD005);天津市科技重大专项与工程“天津市域生态空间格局优化与生态功能提升技术及应用”(18ZXSZSF00200)。
摘    要:目的]构建正向、负向作用区域相结合的生态屏障区,以充分实现生态屏障的保护、防御目标,为科学规划、实施生态屏障区分目标和差异化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渤海湾生态系统为研究区域,通过水鸟多样性热点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近岸海域生态系统质量评价得出正向、负向作用区域,结合各省份海洋保护规划目标,构建渤海湾海陆统筹生态安全屏障。结果](1)水鸟多样性热点区域位于沿海滩涂、湿地和水体生态系统,冷点区域位于建设用地和耕地等频繁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北向南呈现增加的趋势,其中水源涵养功能服务价值量最高。(2)近岸海域海水环境质量整体向好,但仍存在富营养化严重、赤潮等海洋灾害频发地点;由北向南,海洋环境承载能力逐渐下降、海洋渔业开发强度逐渐上升。(3)生态安全屏障共包括16个区域,其中正向作用区域11个,负向作用区域5个,主要位于近海一侧陆海交汇处,整体大致呈现间隔分布的特征。结论]以生态屏障为指导开展规划管理、生态治理工作,正向作用区域、负向作用区域分别以实现保护目标、防御目标为宗旨,促进海陆一体化生态文明建设。

关 键 词:海陆统筹  生态安全屏障  正向作用区域  负向作用区域  空间分布
收稿时间:2022/5/23 0:00:00
修稿时间:2022/7/18 0:00:00

Construction of an Ecological Security Barrier for Sea and Land in Bohai Bay
Du Zhibo,Chen Xiaoqin,Li Hongyuan,Meng Weiqing.Construction of an Ecological Security Barrier for Sea and Land in Bohai Bay[J].Bulleti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2023,43(1):124-132.
Authors:Du Zhibo  Chen Xiaoqin  Li Hongyuan  Meng Weiqing
Institution: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350, China;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350, China;Tianjin Key Laboratory of Cross-media Combined Pollution Control Technology, Tianjin 300350, China; School of Geographic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 China
Abstract:
Keywords:land and sea coordination  ecological security barrier  positive effect area  negative effect area  spatial distribution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