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不同加工方式下草鱼鱼糜制品中杂环胺生成与变化的研究
引用本文:杨洪生,徐琦,张美琴,吴瑛,吴光红.不同加工方式下草鱼鱼糜制品中杂环胺生成与变化的研究[J].南方水产,2014(3):73-79.
作者姓名:杨洪生  徐琦  张美琴  吴瑛  吴光红
作者单位:[1]江苏省水产质量检测中心,江苏南京210017 [2]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3]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江苏南京210004
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项目[CX(13)3095)];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PJ2010-52)
摘    要:文章研究了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鱼糜制品在水煮、200℃烘烤和140~200℃油炸条件下杂环胺的变化,并初步探讨了杂环胺形成机制。11种杂环胺的质量分数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杂环胺的种类和生成速率与加工方式有关。水煮方式下仅检出2种杂环胺,第60分钟时总量为1.78μg·kg -1;200℃烘烤方式下检出9种杂环胺,第30分钟时总量为75.78μg·kg -1;200℃油炸方式检出9种杂环胺,第8分钟时总量高达115.11μg·kg -1。在140~200℃油炸温度下杂环胺的质量分数随着油炸时间和温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大(P ﹤0.05),生成杂环胺的种类也有所增加。

关 键 词:杂环胺  加工方式  草鱼鱼糜制品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