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米氏凯伦藻对海洋生物致毒作用的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陈宝红,谢尔艺,高亚辉,暨卫东,周秋麟.米氏凯伦藻对海洋生物致毒作用的研究进展[J].福建水产,2015,37(3).
作者姓名:陈宝红  谢尔艺  高亚辉  暨卫东  周秋麟
作者单位:1.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
2.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3.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基金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项目
摘    要:近年来,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已成为我国海域主要的有毒赤潮藻。仅2012年在我国浙江和福建海域就连续爆发了12起米氏凯伦藻赤潮,造成大量养殖鲍死亡,经济损失超过20亿元人民币。本研究通过收集国内、外最新报道,探讨了米氏凯伦藻赤潮对各类海洋生物,主要包括海洋浮游动物、贝类、鱼类以及哺乳类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研究发现,溶血毒素是米氏凯伦藻赤潮引发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直接接触活的米氏凯伦藻细胞是导致浮游动物死亡的主要途径;米氏凯伦藻产生的溶血毒素和鱼毒素,可溶解鱼类的鳃组织,从而造成鱼类死亡。然而,关于米氏凯伦藻产生的溶血毒素是否会在贝类体内累积、在贝类体内的迁移和转化规律、米氏凯伦藻赤潮对鲍鱼死亡的致死途径与致死机制、溶血毒素在生物链传递过程中是否会发生改变、这些毒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机制与综合作用等问题还不了解,这些问题亟待深入的研究。米氏凯伦藻溶血毒素的研究报道还处于起步阶段,毒素以何种方式导致红细胞破裂、不同红细胞膜上组分的差异和毒素的溶血活性是否存在对应关系等问题也都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关 键 词:米氏凯伦藻  赤潮  溶血毒素  海洋生物

Toxic effects of red tide caused by Karenia mikimotoi on marine organisms
CHEN Bao-hong,XIE Er-yi,GAO Ya-hui,JI Wei-dong,ZHOU Qiu-lin.Toxic effects of red tide caused by Karenia mikimotoi on marine organisms[J].Journal of Fujian Fisheries,2015,37(3).
Authors:CHEN Bao-hong  XIE Er-yi  GAO Ya-hui  JI Wei-dong  ZHOU Qiu-lin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