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行间耕作对玉米生长发育及根系分布的影响
作者姓名:张文可  安俊朋  隋鹏祥  田平  梅楠  王美佳  王沣  齐华
作者单位: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沈阳 110866,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沈阳 110866,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沈阳 110866,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沈阳 110866,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沈阳 110866,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沈阳 110866,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沈阳 110866,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沈阳 110866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300801,2016YFD0300103)、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503116)
摘    要:通过设置旋耕不起垄、行间旋耕、行间隔行旋耕3种耕作模式处理,探明行间耕作对东北春玉米生长发育及根系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丰水年还是枯水年,各处理玉米子粒产量无显著差异。行间旋耕、行间隔行旋耕处理可以显著降低土壤紧实度,增加根系总量和土壤深层根系比例,有利于根系吸收深层土壤的水分及养分。在拔节期,除行间隔行旋耕处理光合有效辐射和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他处理间的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光合速率及光合有效辐射均无显著差异;但在拔节期之后,行间旋耕和行间隔行旋耕处理各项指标均优于旋耕不起垄处理,行间旋耕和行间隔行旋耕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相对于行间旋耕处理,行间隔行旋耕处理更加节约成本,从提高经济效益角度考虑行间隔行旋耕是一项适宜推广的耕作模式。

关 键 词:玉米  行间耕作  生长发育  根系分布
收稿时间:2017-09-01
点击此处可从《玉米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玉米科学》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