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1990~2015年四川省茶叶生产空间演变格局及特征研究
引用本文:林正雨,何鹏.,李晓,陈春燕..1990~2015年四川省茶叶生产空间演变格局及特征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8,34(31):76-84.
作者姓名:林正雨  何鹏.  李晓  陈春燕.
作者单位:四川省农科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四川省农科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四川省农科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四川省农科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
基金项目:四川省农业资源区划课题专项资金“四川省典型贫困地区农业产业扶贫路径研究”(川农业函〔2017〕510 号);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软科学 项目“基于精细区划的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评价指标体系研究”(2017ZR0045);四川省财政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基于大数据背景的农产品数量安全预 警分析技术研究”(2016GYSH-004)。
摘    要:为加快四川省茶产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推动茶产业发展,以1990—2015 年茶叶生产数据为基础,采用重心模型和ESDA方法,对四川省茶叶生产重心演变轨迹和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茶叶生产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川南、川西、川东北3 个主要产区。(2)四川省茶园面积重心迁移较小,重心整体向西南方向迁移。(3)四川茶园全局Moran’s I 指数在0.35~0.457,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呈现出高度的空间集聚特征。(4)在局部上,H-H象限单元主要是地处乌蒙山区、邛崃山区、秦巴山区的最适宜区,L-L 象限单元大多属于川西北高原、川中丘陵区的不适宜区或低适宜区。2000 年以后,川东北产区集聚趋势的显著性降低,川南产区、川西产区始终保持着显著的聚集趋势。四川茶叶生产格局是以自然资源禀赋为主导的作物生理适宜性格局,在后期的发展过程中,产业规模、龙头企业、区域品牌、替代产业、扶持政策等因素成为四川茶叶生产空间演化的主要塑造力量。

关 键 词:  生产布局  格局演变  产业重心  空间自相关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收稿时间:2017/8/9 0:00:00
修稿时间:2018/1/17 0:00:00

Spatial Structure Evolution of Tea Production in Sichuan Province, 1990 to 2015
Abstract:
Keywords:tea  production distribution  pattern Evolvement  industrial gravity centr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ESDA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