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浅山丘陵区土地利用变化及人文驱动分析 |
| |
作者姓名: | 刘欣 赵艳霞 武爱彬 秦彦杰 |
| |
作者单位: | 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河北 石家庄 050021,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河北 石家庄 050021,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河北 石家庄 050021,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河北 石家庄 050021 |
| |
基金项目: | 河北省科学院科技计划项目(14140);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D2014302007)。 |
| |
摘 要: | 基于地形梯度差异分析浅山丘陵区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因素,有助于针对地形特征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和调控。本文引入地形位和分布指数,采用叠加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基于不同地形梯度,探讨了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及人文驱动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向。结果表明:1)Ⅰ区(地形位1-10)海拔较低,地形平缓,为耕地、建设用地和水域的优势分布区,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程度最高,土地利用处于发展阶段;主要人文驱动因子为年末总人口、人口密度、地区生产总值、常用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有效灌溉面积、第二产业比重;2)Ⅱ区(地形位11-25)有一定地形起伏,是林草地结合的优势分布区,土地利用动态度与土地利用程度均较低,土地利用处于调整阶段;主要驱动因子为公路里程、农民人均纯收入、第一产业比重;3)Ⅲ区(地形位26-50)海拔高,地形破碎度大,是林地的优势分布区,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程度相对最低;主要驱动因子为第一产业比重、常用耕地面积、粮食产量。
|
关 键 词: | 浅山丘陵区 土地利用变化 人文驱动 地形梯度 河北省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现代化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现代化研究》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