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水土流失区旱地合理深施肥料的增产效益
引用本文:辛业全,黄洪海,万惠娥,马维新,任维林,陈卫东,张育秦,李宏琴,涂志录.水土流失区旱地合理深施肥料的增产效益[J].水土保持通报,1986(1):20-26.
作者姓名:辛业全  黄洪海  万惠娥  马维新  任维林  陈卫东  张育秦  李宏琴  涂志录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
摘    要:固原县属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是水土流失重点县之一。年平均降水量350—550毫米之间,多年(1949—1979年)平均每公顷单产为573.75公斤,降水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就投肥量来看,在1980年以前,全县平均每公顷投入氮素只有22.5公斤(包括少量化肥在内),按40%的利用率计算,也仅能生产300来公斤粮食。那么,多余的273.75公斤粮食所带走的养分,主要来自土壤的释放。长此下去,土壤肥力水平将逐年下降,粮食单产会低而不稳。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必须从调整农田结构入手,改单一的粮食生产为农牧结合的种植制度,改广种薄收为集约经营。在变革种植制度的同时,增施化肥和合理施肥就成为退耕种草和提高单产同步进行的关键措施之一。为此,我们就施肥技术——化肥合理深施、肥料组合、肥料配比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