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磷肥在海南岛砖红壤中的转化和肥效
引用本文:张少若.磷肥在海南岛砖红壤中的转化和肥效[J].热带作物学报,1985(1).
作者姓名:张少若
作者单位:华南热带作物学院
摘    要:本文应用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分级方法,研究了海南岛热作土壤(即热带旱作土壤,以下同)无机磷的形态和磷肥在土壤中的转化及肥效。初步结果表明海南岛热作土壤无机磷以闭蓄态磷酸盐(Occluded phosphate 即O—P)为主体,其含量占土壤无机磷总量50%以上。非闭蓄态磷酸盐(Non-occluded phosphate即非O—P)则以磷酸铁(Fe—P)为主,其次是磷酸钙(Ca—P)和磷酸铝(Al—P)。土壤有效磷(Bray No.1法提取,以下同)大都在3~15ppm,仅占非O—P的3~10%。因此海南岛热作土壤普遍缺磷,施磷肥的效果显著。自然土壤有效磷与土壤Al—P相关极显著。与Fe—P相关不显著,而与Ca—P和O—P呈负相关。水溶性磷肥(过磷酸钙)在热作土壤中主要向非O—P转化,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盆栽两个月后,土壤O—P没有明显增减,而非O—P特别是Fe—P、Al—P则显著增加。施肥后土壤Fe—P、Al—P与土壤有效磷和作物吸收磷量相关显著,说明磷肥在土壤中转化形成的非O—P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至少当造)对作物是有效的,而不是很快“固定”失效。因此,对热作土壤中磷酸铁、铝的性质和磷肥的施肥方法值得进一步探讨。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