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关于我国肉牛生产模式的发展潜力与对策
引用本文:杨泽霖,尹晓飞,李存福.关于我国肉牛生产模式的发展潜力与对策[J].中国畜牧杂志,2011,47(20).
作者姓名:杨泽霖  尹晓飞  李存福
作者单位:1. 农业部全国畜牧总站,北京,100125
2. 农业部全国草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100125
基金项目:农业部全国畜牧总站专项资金资助调研项目
摘    要:我国的肉牛产业规模化供应市场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起步的,目前肉牛生产处于一种农户分散饲养比重大、饲养成本因地域不同而不均衡,稳定成熟的肉牛产业尚未形成的状况。虽然我国牛品种资源丰富,发展空间潜力大,但我国本土牛品种的商品率相比国外专门的食用肉牛品种低,生长周期相对较长,牛肉加工方法单一,加上我国当前肉牛养殖业的生产规划、区域布局等还不够明晰,各地的养殖和育肥模式也处于"自由经济类型",缺乏科学性和长远的规划性。本文是农业部全国畜牧总站设置的专门课题,旨在通过对全国现有的肉牛养殖、育肥模式的研究,探讨和研究我国肉牛产业发展中现存的问题和生产流转模式现状,对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稳定成熟的肉牛产业,为合理制定肉牛产业布局,为肉牛产业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具有重要意义。汇总我国现有的肉牛育肥生产流转模式现状,进一步分析我国目前肉牛育肥生产流转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 键 词:肉牛产业  流转模式  牧繁农育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