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黄河源区不同退化阶段高寒草甸植被特征
引用本文:李世雄,王玉琴,王彦龙,尹亚丽.黄河源区不同退化阶段高寒草甸植被特征[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20,50(2).
作者姓名:李世雄  王玉琴  王彦龙  尹亚丽
作者单位: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西宁810016;青海省高寒草地适应性管理重点实验室,西宁810016;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西宁,81001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江苏省科技计划
摘    要:研究不同退化阶段高寒草甸植被演替以及草地生产力特征,对进一步探究高寒草甸退化机制,科学评估草地状况和退化草地恢复重建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野外植被调查,对黄河源区高寒草甸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和极度("黑土型")退化草地的植被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及生物量等植被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源区高寒草甸共有植物48种;随着高寒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线叶嵩草、垂穗披碱草、高原早熟禾等优势植物种呈下降趋势,黄帚橐吾、青海刺参和臭蒿等则呈上升趋势。随着高寒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植被群落物种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均匀度指数则无明显变化。将高寒草地植被划分为禾本科、莎草科、龙胆科、菊科、杂类草和毒害草六类,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禾本科、莎草科和龙胆科牧草比例显著降低,菊科和毒害草比例则显著升高。高寒草甸不同退化阶段地上生物量呈"V"形变化,轻度退化草地地上生物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阶段。中度退化草地最低,与未退化、轻度退化和重度退化草地之间差异显著。高寒草甸地下生物量80%以上集中于表层土壤,随着高寒草地退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地下生物量显著降低。

关 键 词:高寒草甸  退化阶段  物种组成  多样性  生物量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