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叶片—枯落物—土壤有机碳含量特征
引用本文:任悦,高广磊,丁国栋,张英,朴起亨,郭米山,曹红雨.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叶片—枯落物—土壤有机碳含量特征[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8,40(7):36-44.
作者姓名:任悦  高广磊  丁国栋  张英  朴起亨  郭米山  曹红雨
作者单位:1.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水土保持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60058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7PT0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5ZCQ-SB-02
摘    要:目的有机碳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沙地樟子松是我国北方风沙区农田防护林和防风固沙林的重要造林树种之一,通过对不同生物气候带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叶片、枯落物、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相关性的分析,阐明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叶片—枯落物—土壤连续体有机碳分布特征。方法本研究以呼伦贝尔沙地、科尔沁沙地和毛乌素沙地中龄、近熟和成熟3个龄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测定叶片、枯落物和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基础上,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比较法分析不同地区和龄组叶片、枯落物和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差异性,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气候带和林龄对有机碳含量影响的显著性,并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不同生物气候带叶片、枯落物和土壤有机碳含量相关性。结果(1) 研究区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叶片、枯落物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在604.06~675.69 g/kg、343.02~538.51 g/kg和0.72~11.73 g/kg之间;(2)随着林龄的增加,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叶片、枯落物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即近熟林>中龄林>成熟林;(3)气候带和林龄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叶片有机碳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对枯落物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差异显著(P < 0.05),且不同组分有机碳含量呈显著(P < 0.05)或极显著(P < 0.01)正相关关系。结论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叶片—枯落物—土壤连续体中存在有机碳的运输和转换。沙地樟子松能够通过自身结构与功能适应环境变化,其叶片表现出较高的环境适应能力。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揭示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碳循环过程,并为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关 键 词:沙地樟子松    叶片    枯落物    土壤    有机碳含量
收稿时间:2018-04-19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