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杨组织培养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建立 |
| |
引用本文: | 张晓琳, 纵丹, 李嘉其, 等. 滇杨组织培养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建立[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4, 41(2): 314-32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304 |
| |
作者姓名: | 张晓琳 纵丹 李嘉其 杨玲 余进德 何承忠 |
| |
作者单位: | 1.西南林业大学 云南省高校林木遗传改良与繁育重点实验室,云南 昆明 650224;2.西南林业大学 西南山地森林资源保育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 昆明 650224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860219);;云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21Y272); |
| |
摘 要: |  目的 建立高效的滇杨Populus yunnanensis离体叶片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有助于滇杨基因工程育种研究。 方法 以滇杨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叶片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及生根的影响,从而获得滇杨再生组培苗;进一步以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法探讨菌液吸光度、侵染时间和共培养时间等对滇杨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 结果 滇杨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1/2 MS + 0.005 mg·L−1噻苯隆(TDZ) + 0.010 mg·L−1萘乙酸(NAA),诱导率达91.7%;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 + 0.002 mg·L−1 TDZ + 0.010 mg·L−1 NAA,诱导率为75.0%;生根最适培养基为1/2 MS + 0.010 mg·L−1 NAA + 0.100 mg·L−1吲哚乙酸(IBA),生根率高达96.7%,平均生根数为2.57条。 利用pBI121-GUS载体转化滇杨,最适转化菌液吸光度D(600)为0.2,侵染时间为5 min,共培养时间为2 d;在分化过程中,抑制农杆菌生长的头孢霉素(Cef)最佳质量浓度为200 mg·L−1,抗性筛选中最佳培养基的卡那霉素(Kan)质量浓度为20 mg·L−1。对再生植株进行β-D-葡萄糖苷酸酶(GUS)组织化学染色和PCR鉴定,获得20株阳性植株,转化阳性率为45.45%。 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滇杨离体叶片再生和遗传转化体系。图5表5参27

|
关 键 词: | 滇杨 叶片 愈伤组织 再生体系 遗传转化 |
收稿时间: | 2023-05-15 |
修稿时间: | 2023-12-13 |
|
| 点击此处可从《浙江农林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浙江农林大学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