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基于最小累计阻力模型的南京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作者姓名:谭华清  张金亭  周希胜
作者单位: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江苏 南京 210023;武汉大学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向城市扩张过程的动态空间格局指标与自组织空间结构分析模型”(41571385);中央高校自主科研项目(2042016kf0175)
摘    要:[目的]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为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统筹推进市域国土空间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生物多样性、水资源安全、地质灾害规避对江苏省南京市生态用地重要性进行定量评价,进而识别生态源地;参考PM_(2.5)浓度、夜间灯光数据对物种迁徙的影响构建修正后的生态阻力面;通过最小累计阻力模型(MCR)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结果]南京市生态源地面积490.3 km~2,基本涵盖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地,识别结果较为合理。修正后生态阻力面的阻力值范围在0~43 854.6之间,阻力值较大的区域位于鼓楼区、秦淮区、建邺区东部等长江南岸,浦口区中部、玄武区中部、江宁区东北部等区域阻力较小,能够较好地表征区域生态过程差异。依托生态源地、缓冲区、生态廊道等核心组分,形成了"一带三区多轴"的南京市生态安全格局框架。[结论]改进后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法行之有效,以此构建的生态安全格局框架与现有《南京市主体功能区实施规划》更加契合。

关 键 词:生态用地重要性  生态阻力面  最小累计阻力模型  生态安全格局  南京市
收稿时间:2019-12-31
修稿时间:2020-03-16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通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