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人为干扰对川西碧峰峡木荷次生林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引用本文:姚小兰,郝建锋,齐锦秋,等.人为干扰对川西碧峰峡木荷次生林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5(11):18-26.
作者姓名:姚小兰  郝建锋  齐锦秋  
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林学院,四川农业大学 林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重点实验室,四川农业大学 林学院;木材工业与家具工程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70628);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C09B05);四川省教育厅一般项目(自然科学)(15ZB0020);四川农业大学双支计划博士专项基金项目(00370401)
摘    要:【目的】探究人为干扰对川西碧峰峡木荷(Schima superba)次生林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为碧峰峡景区周边次生林植被恢复和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碧峰峡木荷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样地法,设置12块20m×30m的代表性样地,以乔木径级结构、高度级结构及各林层物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指数为评价指标,对比研究轻(远离核心景区80~120m)、中(距离核心景区40~80m)、重(紧靠核心景区0~40m)3种人为干扰强度下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结果】(1)木荷次生林群落总的物种数随人为干扰强度增加而减少,重度干扰群落组成比轻度干扰下少了26科42属64种。(2)轻度干扰下,木荷次生林群落乔木个体径级呈倒"J"型分布,个体数呈现低高度级中高度级高高度级分布,群落天然更新能力强;中度干扰下,乔木个体径级呈正态分布,低、中高度级乔木个体数多,群落稳定;重度干扰下,乔木个体径级呈近似正态分布。(3)木荷在不同强度干扰群落中依旧占据优势地位。重度干扰下,大熊猫主食蓉城竹(Phyllostachys bissetii)濒临消失,该灌木层新出现细叶楠(Phoebe hui)、宜昌润楠(Machilus ichangensis)等乡土树种幼苗,草本层遭到严重破坏。(4)随干扰强度的增加,乔木层、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值均降低,草本层降幅最大;灌木层各指数值在中度干扰群落中最大,符合中度干扰假说。【结论】重度人为干扰虽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乡土树种萌发生长,但普遍会引起植物物种多样性消失,群落发展不稳定,不利于植被恢复和物种多样性保护。

关 键 词:人为干扰  木荷次生林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川西碧峰峡
收稿时间:2016/10/7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