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荞麦新品种(系)在云南种植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
引用本文:尹桂芳,王艳青,李春花,孙道旺,卢文洁,王莉花.荞麦新品种(系)在云南种植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7,33(34):20-25.
作者姓名:尹桂芳  王艳青  李春花  孙道旺  卢文洁  王莉花
作者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基金项目: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荞麦病害岗位”(CARS-08-C-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米苦荞易脱壳性的遗传特性和分子标 记研究”(31460379);云南省人才培养项目“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2014HB062);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专项“种质资源中期库运转、资源收集保存更新及 种质创制”(2016YFBZ003)。
摘    要:旨在筛选出最适合云南种植推广的新品种荞麦。对来自云南省内外14 份苦荞、8 份甜荞新品种(系)的8 个主要农艺性状,生育期、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株高、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平均单产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苦荞的平均单产和单株粒重的遗传变异系数最大,分别是31.13%和26.38%,甜荞的单株粒数遗传变异系数最大是26.06%。应用主成分分析将8 个苦荞主要农艺性状简化为4 个综合指标,其累积贡献率为91.52%,甜荞的8 个主要农艺性状简化为3 个综合指标,其累积贡献率为92.92%。采用聚类分析,将14 份供试苦荞在遗传距离57.49 时,聚为3 类,将8 份甜荞在遗传距离39.46 时聚为3 类。基于性状表现,筛选到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优异、无倒伏、产量高,较适合云南推广种植的新品种(系),‘晋苦荞6号’、‘云荞1号’、‘六苦3号’、‘荞杂-2’、‘定甜荞2号’、‘本地大粒’。

关 键 词:荞麦  新品种(系)  农艺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收稿时间:2016/10/17 0:00:00
修稿时间:2016/12/29 0:00:00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of Main Agronomic Characters of Buckwheat New Varieties (Lines)
Abstract:
Keywords:buckwheat  new varieties (lines)  agronomic character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clustering analysis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