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
| |
作者姓名: | 付显婷 杨薇 赵彦伟 徐菲 |
| |
作者单位: | 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北京 100875;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7 |
| |
基金项目: |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8ZX0711000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404505) |
| |
摘 要: | 为揭示白洋淀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动态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09—2010年和2018—2019年对白洋淀浮游动物及水环境因子进行6次调查,采用生态位指数、冗余分析(RDA)等方法对白洋淀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优势种生态位分化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白洋淀浮游动物物种数从2009年的56种减少至2019年的43种,密度从3.64×10^3 ind·L^-1下降至1.70×10^3 ind·L^-1,且物种组成相似度极低;共同优势种为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及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其生态位宽度分别增加了7.79%、9.76%和22.11%;优势种平均生态位重叠指数增加了35.26%,优势种间高度重叠(Oik>0.6)的种对数量占比增加了30.08%。RDA分析表明,pH、总氮(TN)和溶解氧(DO)始终是影响白洋淀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水环境因子。
|
关 键 词: |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生态位指数 水环境因子 冗余分析 白洋淀 |
收稿时间: | 2020-04-01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