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转录组数据的铜藻微卫星标记开发与验证
引用本文:刘颖,张鹏,王铁杆,张敏,任鹏,钟晨辉,胡程睿.基于转录组数据的铜藻微卫星标记开发与验证[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9,28(4):542-549.
作者姓名:刘颖  张鹏  王铁杆  张敏  任鹏  钟晨辉  胡程睿
作者单位: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 浙江 温州 325005;浙江省近岸水域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浙江 温州 325005,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 浙江 温州 325005;浙江省近岸水域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浙江 温州 325005,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 浙江 温州 325005;浙江省近岸水域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浙江 温州 325005,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 浙江 温州 325005;浙江省近岸水域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浙江 温州 325005,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 浙江 温州 325005;浙江省近岸水域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浙江 温州 325005,福建省水产研究所, 福建 厦门 361000,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 浙江 温州 325005;浙江省近岸水域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浙江 温州 325005
基金项目: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105008-4);浙南沿海铜藻海藻场建设与生态修复技术示范项目(浙海渔计〔2010〕205号);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任务书(CARS-50)
摘    要:根据铜藻转录组测序数据来进行微卫星标记的发掘,共获得2 800个微卫星位点。二碱基重复出现的次数最多,占32.82%,其次是三碱基重复,占25.21%;在所有重复单元类型中,AC/GT出现频率最高,占9.18%;重复序列的长度则主要集中在12~20 bp,占72.79%;重复次数主要集中在5~10次,占74.14%。随机选取74对引物进行验证,最终获得18个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对31株铜藻个体进行检测和评价,共扩增得到43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为2.39,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91,平均观测杂合度(H_o)为0.318,平均期望杂合度(H_e)为0.44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65,在18个位点中有11个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P0.05)。开发的微卫星标记为后续铜藻多样性、起源和迁移等遗传学问题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

关 键 词:铜藻  转录组  微卫星标记
收稿时间:2018/6/29 0:00:00
修稿时间:2019/1/7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