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对种草的几点看法
引用本文:李玉良.对种草的几点看法[J].中国牧业通讯,2000(8):32-32.
作者姓名:李玉良
作者单位:甘肃省永靖县畜牧局
摘    要: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再造一个风景秀丽的西北”的号召下,全国各地纷纷掀起植树种草的热潮,霎时种子价扬,苗木紧缺,被一度冷落的草产业又“火”了起来。但是笔者窥豹一斑,发现热潮面前有许多盲动性。一是认识不足,认为种草很简单,种子撒进地里就完事。其实种草是一项十分精细的生物工程,比种树、甚至于种庄稼还要要求高,牧草种子一般籽粒细小,芽苗纤弱,因此对土壤耕作层的细度、温度、湿度以及耕作深度,镇压紧实度都有严格的要求,有些牧草种子硬实程度高,播种前还要去芒、浸泡或擦破种皮等技术处理,技术操作性很强,一旦哪一个环节不按技术规程操作,种草就很容易失败。二是重视不够。主要是领导重视不够。有些领导还没有把种草从改善生态的角度去考虑,认为种草只不过是发展畜牧业,这是业务部门的事。工作只是停留在一般号召上,缺乏具体的计划指导,缺乏应有的行政推动。总体来讲,关心的少,支持的少,管理的少。其实草场是自然界中最大的基因库、能源库、蓄水库、涵氧库,一种草的灭绝就要造成10-30种与之相依的生物的随之消失。我们讲造福子孙后代,植树种草才是真正的造福子孙后代。三是植树与种草的关系处理的不当。重树轻草思想严重。认为栽树一棵是一棵,植树似乎绿的快。其实不然,树和草的维活需水量具有显著差异,一般牧草降水量在350毫米以上就能生长并形成商品量,而林木降水量在450毫米以上才能生长并形成商品量。因此,干旱缺水地区恢复植被、改善生态,应该首先选择种草,而不是植树,原因是牧草需水量小,比林木更容易成活。通过种草恢复植被,使这些土壤有一定的蓄水力和涵氧能力后再植树,走草灌乔的种植模式效果较好。如果不遵循这个规律,不顾种植条件,一味植树,哪怕是“年年植树,年年死,只有数字,没有林子”,一夜见绿洲,欲速则不达。那么,如何才能种好草,当前种草该注意些什么?

关 键 词:草产业  牧草  草种选择  栽培技术  田间管理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