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热带不同人工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土壤质量评价 |
| |
作者姓名: | 袁星明 朱宁华 郭耆 周光益 蒙敏燕 吴尚勇 杨乐苏 |
| |
作者单位: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520;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广西生态职院教学实验林场,广西 柳州 545004;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520 |
| |
基金项目: | 中央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项目 |
| |
摘 要: | 目的 探讨相同立地条件下的不同人工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实现人工林养分的精确调控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在柳州沙塘林场马尾松采伐迹地上同为1987年营造的木荷、米老排、蓝果树和杉木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以未造林灌草地为对照,分层(0~15、15~30、30~50、50~70、70~100 cm)测定14个土壤理化性质指标,结合KMO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 同种林分内,随土层加深,土壤密度递增,孔隙度、土壤有机碳、全N、碱解N、有效P含量递减。不同林分间各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明显,5种林地的土壤pH值变幅为3.94~5.12;土壤有机碳、全N、碱解N、有效P含量以及化学计量特征C:N、C:P、N:P比值均表现为:阔叶林>针叶林>灌草地;杉木林土壤的全P含量在所有林分中最低,杉木林生长可能消耗更多的磷元素;与对照灌草地相比,营造这4种人工林后使土壤全K含量明显减少,速效K(除米老排林外)也有相似规律,这种变化规律暗示了人工林对K元素的消耗量大;木荷林和杉木林土壤的pH值、全K、速效K及阳离子交换量的含量明显低于其它林分和灌草地。土壤综合质量根据主成分得分依次为:米老排林 >蓝果树林 >木荷林 >灌草地 >杉木林。 结论 (1)人工阔叶林比针叶林能更有效地积累土壤有机碳、N和P等养分,并能明显地优化土壤密度和孔隙度,在今后的造林实践中应优先考虑阔叶林。(2)人工林营造33 a后,土壤全K含量明显地小于对照灌草地,且不同林分间具有差异,因此,在森林经营时应注重K元素调控管理。
|
关 键 词: | 人工林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养分 土壤化学计量 土壤质量评价 |
收稿时间: | 2021-12-11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林业科学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林业科学研究》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