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畦式免耕抛秧栽培的产量效应和产量构成分析
作者姓名:刘怀珍  黄庆  刘军  陆秀明  程永盛  付华
作者单位: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
摘    要:1999年早,晚造对大、中、小畦免耕抛秧栽培进行了产量效应和产量构成的研究,结果表明,畦式兔耕抛秧每667m^2产量408-549kg,小畦处理产量较高,中畦处理次之,大畦处理再次,早造产量差异不显著,晚造产量差异极显著。小畦处理获得高产的原因主要是:分蘖出现早,够苗早,有效穗数多,够苗致幼穗分化期的长粗时间长,茎秆粗壮,叶面积指数占优势,干物质积累多,后期穗大粒多,生物产量和谷物产量均较高。

关 键 词:畦式免耕抛秧栽培 产量效应 产量构成 秧苗素质 生长发育 水稻
文章编号:1004-874X(2002)04-0010-03
修稿时间:2002-05-21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广东农业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广东农业科学》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