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内蒙古典型草原初级生产力的补偿性与稳定性
引用本文:李素英,刘钟龄,常英,任丽娟,王冉,武晓霞,樊强.内蒙古典型草原初级生产力的补偿性与稳定性[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1):1-8.
作者姓名:李素英  刘钟龄  常英  任丽娟  王冉  武晓霞  樊强
作者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能动学院环境科学系;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60078);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2010BS1003);内蒙古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科研启动项目(Z20090141)资助
摘    要:降水量引起草原群落生产力的年际间波动,而典型草原系统又维持着相对稳定的生产力,其稳定的机制如何,是目前草原生态研究急需探讨的问题。文中研究根据中国北方广泛分布的羊草大针茅草原24年的定点监测数据,分析草原地上生物量与研究区10类气候因子的回归关系,结果表明4-8月的累计降水量对草原生物量的影响最大,降水量仅能解释生物量的13%左右。草原地上生物量随降水量年际间变动而波动,其波动幅度不如降水量波动幅度大,说明群落生物量具有相对稳定性。进一步分析24年样方中出现77种植物的相对生物量,结果表明相对生物量大的物种,其生物量的变异系数小,就是说草原群落优势种年际间的生产力波动性较小,这有利于维持系统的稳定性;相关分析显示31种植物之间存在着负相关,这些种之间可能存在着生物量的补偿性。通过分析这些植物种间的补偿性,可以看出优势种与亚优势种,优势种与其他非优势种,非优势种之间均存在着补偿性,这表明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当一个物种由于水分的限制使其生产力低于其平水年的生产力时,其他物种的生产力相对的增多,弥补了由于该物种生产力波动引起的群落总生产力的波动,从而相应地维持了草原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总而言之,典型草原生物量随降水量的波动性较强,而其生产力能够长期维持相对稳定性依赖于群落中植物种类之间的补偿性。

关 键 词:羊草和大针茅草原  生物量  降水量  稳定性  补偿性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