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华绒螯蟹野生群体和不同水系人工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作者姓名:李晶晶  陈丽梅  耿绪云  董学旺  孙金生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天津300387;天津市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天津300221;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 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实验室 天津 300384;天津市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天津300221;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天津300387
基金项目:天津市财政资金项目;天津市水产局科研推广项目;天津市水产产业技术体系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
摘    要:本研究利用10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分析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3个不同水系人工选育群体(“长江1号”、“光合1号”和七里海河蟹)和1个海河流域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水平。结果显示,10个位点在4个群体中的等位基因数(N)为3~17,平均等位基因数为8.5~9.7,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720~0.745,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566~0.661,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87~0.716,近交系数(Fis)范围为–0.080~0.827。在40个群体–位点组合中,有13个群体–位点组合显著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P<0.05)。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与海河自然群体相比,3个人工选育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略有降低,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具有较大的选育潜力。遗传分化分析结果显示,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范围为0.015~0.075,遗传相似度为0.7702~0.9401,遗传距离为0.0617~0.2611。基于Nei’s遗传距离构建了群体UPGMA系统进化树,自然群体和“光合1号”聚为一支,而七里海河蟹群体单独聚为一支。综上所述,4个中华绒螯蟹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水平较低,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本研究将为中华绒螯蟹选育繁育和种质资源利用与管理等提供理论基础。

关 键 词:中华绒螯蟹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微卫星
收稿时间:2018/8/31 0:00:00
修稿时间:2018/10/20 0:00:00

Genetic Diversity Analysis of Wild and Cultured Population of Eriocheir sinensis from Different Water Systems
Authors:LI Jingjing  CHEN Limei  GENG Xuyun  DONG Xuewang and SUN Jinsheng
Institution: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 Tianjin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 of Aquatic Animals, Tianjin 300221,Tianjin Key Laboratory of Aqua-Ecology and Aquaculture, Fisheries College,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4,Tianjin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 of Aquatic Animals, Tianjin 300221,Tianjin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 of Aquatic Animals, Tianjin 300221 and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
Abstract:
Keywords:Eriocheir sinensis  Genetic diversity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Microsatellite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