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挠力河流域丘陵-平原-湿地区径流变化驱动力分析
作者姓名:宫兴龙  杜树平  付强  关英红  邢贞相  李茉  王斌
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哈尔滨 150030,东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哈尔滨 150030,东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哈尔滨 150030,东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哈尔滨 150030,东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哈尔滨 150030,东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哈尔滨 150030,东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哈尔滨 150030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科学基金项目(E2017009)
摘    要:为了减少或者防止丘陵-平原-湿地区蒸发变大、径流减少和湿地退化等问题产生,有必要找到丘陵-平原-湿地区径流变化的驱动力。该文针对这种情况选定典型丘陵-平原-湿地区挠力河流域为研究对象,识别研究区水文气象、降雨径流关系、覆盖类型和旱田作物种类等径流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利用情景模式反映影响因素的组合情况,将情景模式输入水文模型,分析径流影响因素及其变化对水文循环过程和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域降水变化是径流变化的关键驱动力,降雨与径流总体上均呈递减趋势,并且径流深的递减趋势强于降水量的递减趋势;径流减少影响因素除了关键性因素降雨外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并且影响在逐渐增强;气候变化也是径流变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1965—2014年期间夏季和秋季的气温、水汽压、日照和风速等都存在显著增加趋势,春季的气温和水汽压显著升高,春季的风速在降低;1965—2014年期间流域蒸发在5—10月间并不是总是随着气温、日照、水汽压和风速等增加而增加,在某些时段某些覆盖类型蒸发量存在减小的现象;集水区域内覆盖类型变化是径流变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未利用地转变成旱地、旱地转换为水田以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速了研究区内流域蒸散发,导致径流深的递减速度加快,同时引起了径流深对降水响应的异常;降水、气候因素和土地覆盖类型等综合影响着蒸发、根系区含水量、非饱和带含水量和径流等水循环过程因素的时空变化。

关 键 词:气候变化  径流  蒸发  驱动力  丘陵-平原-湿地区  土地覆被变化
收稿时间:2019-01-16
修稿时间:2019-07-1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