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
| |
作者姓名: | 韩世豪 梅艳国 叶持跃 张珂 尹秀秀 |
| |
作者单位: | 宁波大学 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 浙江 宁波 315211,青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山东 青岛 266003,宁波大学 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 浙江 宁波 315211,宁波大学 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 浙江 宁波 315211,宁波大学 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 浙江 宁波 315211 |
| |
基金项目: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东南沿海地区生态型村镇社区与小康住宅建设技术集成与示范”(2013BAJ10B06-01)。 |
| |
摘 要: | [目的]对城市综合生态安全格局进行构建,为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生态规划等专题研究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为研究对象,在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基础上选择生态源地,以地形坡度、土地覆盖和植被覆盖为阻力因子,应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以生态阻力面直方图分布的突变点2 983和9 268为界,分别构筑延平区底线型、缓冲型和理想型生态安全格局。[结果]延平区生态源地,即底线型生态格局用地面积为534.51 km~2,占延平区面积的20.10%;缓冲型和理想型生态安全格局用地面积分别为771.17和1 592.79 km~2,占到延平区的29.00%和59.89%。结合这3种不同安全水平的生态安全格局,进一步明确了生态源地间的13条生态廊道和5个关键生态节点,共同组合形成了延平区综合生态安全格局。[结论]在生态保护红线的基础上,结合延平区山水型城市的特点,确定了不同安全水平的生态用地分布格局、生态廊道和关键生态节点,形成了延平区综合生态安全格局。
|
关 键 词: | 生态安全格局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生态保护红线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 |
收稿时间: | 2018-09-07 |
修稿时间: | 2018-09-17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