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基于小区实测数据的不同类型土壤可蚀性因子计算
作者姓名:杨欣  郭乾坤  王爱娟  刘宝元  张蒙娜  常琪琪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部, 北京 100875,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北京 100048;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 100048,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北京 100055,北京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部, 北京 100875,北京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部, 北京 100875,北京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部, 北京 100875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生态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技术筛选、配置与试验示范"(2016YFC0503705);水利部财政预算项目"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126216229000150001)
摘    要:[目的]对不同类型土壤可蚀性因子进行计算,为土壤侵蚀定量评价、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收集全国范围野外径流小区实测资料,采用一定的数据遴选标准,利用小区法计算我国主要土壤的K值;同时考虑实测值评价Wischmeier和EPIC K值估算公式在我国的适用性。[结果]我国主要土壤的K值范围分布在0.0008~0.0705 (t·hm~2·h)/(hm~2·MJ·mm)之间。黑土、黄绵土和褐土的K值较大,红壤和紫色土因子值较小。全国范围内,公式估算得到的K值与实测值存在较大误差;修订后的Wischmeier公式估算东北黑土区K值精度相对较高。[结论]基于全国实测站点数据和文献数据,计算出修正到标准小区的K值,K值空间变化幅度较大,大体呈现出从北向南减小的趋势。为获得比较准确的K值,建立相关经验公式需进一步加强监测点管理和长序列观测数据的积累。

关 键 词:土壤可蚀性因子  观测数据  裸地小区  农地小区
收稿时间:2019-03-04
修稿时间:2019-03-11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