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遥感影像的黄土高原沟壑区生态效应评价 |
| |
作者姓名: | 孙从建 张文强 李新功 孙九林 |
| |
作者单位: | 1. 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临汾 041000;2. 中国科学院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 830011,1. 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临汾 041000;2. 中国科学院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 830011,1. 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临汾 041000,1. 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临汾 041000;3.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
| |
基金项目: | 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G2018-02-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01317) |
| |
摘 要: | 水土流失和生态退化是当今黄土高原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已严重制约区域经济发展。该文基于Landsat TM和OLI数据,估算了黄土高原沟壑区的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 RSEI),定量分析了2002、2009、2017年甘肃、陕西、山西3个主要塬区的生态安全特征,并指出了需要重点治理的区域。研究结果表明:与2002年相比,2017年甘肃塬区的遥感生态指数呈微弱增长(增加0.04),陕西塬区总体呈现改善的趋势,遥感生态指数由0.45(2002)增加至0.56(2017),山西塬区遥感生态指数由0.54(2002)减少至0.46(2017)。与2002年相比,2017年甘肃塬区中生态条件差、较差区域减少,良好、优秀的区域增加;陕西塬区中生态条件差、较差区域减少,中等、良好的区域增加,优秀的区域保持稳定;山西塬区中生态条件差、较差和中等的区域增加,良好、优秀的区域减少。甘肃塬区的蒲河和洪河流域,陕西塬区的沮河、三水河、泔河和漆水河流域以及山西塬区的州川河和鄂河流域目前的生态环境仍呈现退化趋势。3个塬区中,甘肃、陕西塬区生态条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山西塬区生态条件虽有下降,但生态条件改善趋势已初现端倪,随着各项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措施不断实施深入,3个塬区生态环境将会有效改善。该研究结果对黄土高原塬面地区生态恢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关 键 词: | 土地利用 遥感 生态 黄土高原 时空分布 |
收稿时间: | 2018-10-19 |
修稿时间: | 2019-05-29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